揭阳惠来农村垃圾治理仍面临难题 偷倒乱倒现象普遍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泠汐 李书龙)在省住建厅2016年完成“一县一场”建设任务的工作计划中,将推进揭阳惠来县含尾坑填埋场的建成运营纳入工作目标。近日,记者来到含尾坑垃圾填埋场,发现填埋场已基本建成,并开始接纳垃圾堆放。
这座有着380吨日处理量的新填埋场,有望为惠来县解决困扰多年的垃圾治理难题。然而记者也看到,目前在惠来县的最东边的靖海镇和仙庵镇,垃圾“围堵”问题依然明显。
仙庵镇党委办主任黄龙军在106号县道和沈海高速交口处的一片空地上,发现一座数十平米的生活垃圾堆积起来的半人高的“垃圾山”自燃并冒起滚滚白烟,数百米远外都清晰可辨。经调查,该地地处三村交界,因责任不明确,附近村民偷倒垃圾,久而久之便堆积成山。
据介绍,仙庵镇已实现“一村一点”“一镇一站”建设,并设置了专门人员来督查全镇区的垃圾倒放情况,对于私自偷盗的行为还将施以处罚。但这并没有彻底阻止部分村民的偷倒行为。
乱倒乱放垃圾的行为在附近并不鲜见。记者行走在县道上,随处可见路边被随意弃置的塑料袋装垃圾和建材废料。
靖海镇在仙庵镇东南方向,在该镇镇区和附近4个行政村从事垃圾回收工作的王兴(化名)每天开着自己改装的垃圾运输车前往镇区和行政村收集垃圾。
王兴是靖海镇聘请的个体承包保洁员。在靖海镇,由于王兴这样的保洁人员每日定时的回收工作,使村、镇内整洁干净,但一出村、镇区范围,道路旁边就全是被随意丢弃的垃圾。
“今天清干净路边的垃圾,明天又会有。一开始我还帮忙清理一些,但后来实在太多就放弃了。”王兴介绍,镇里聘请的保洁人员都有固定的工作范围,而镇区外的县道上村民每天随意丢弃的垃圾,他们既难以杜绝,清洁成本也过大。
靖海镇副镇长林建伟介绍,从2015年末开始,靖海镇各村已实现“一村一点”建设。“但大多数垃圾存放点还是离村民家有一段距离的,如果村民嫌距离太远,就会骑摩托车将垃圾随手丢在路边。这很难杜绝。”陈理荣说。
比垃圾乱扔现象更严重的是垃圾集中处理和堆放问题。林建伟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全靖海镇垃圾的最终归宿,都是离镇区2公里远的运灰路旁的一片临时堆放场。这片堆放场已经存在十余年,垃圾数量惊人。记者在堆放场看到,堆放场至少有两个足球场大,场内有十几个点正在自燃并释放出阵阵白烟,路边保洁人员的卡车与之相比好似火柴盒。
谈到这片堆放场,林建伟表达了他的无奈。“靖海镇为维持目前已有的垃圾处理工作,每年需要100万余元的投入。如果想要对这片临时堆放场进行无害化处理,仅靠镇里的财政能力是很困难的。”此外,由于靖海镇地处惠来最东面,离惠来县城有37公里远,将垃圾运往惠来县城边的含尾坑填埋场也因运费过高而难以实现。
靖海镇的垃圾转运站虽然在正常运行,但压缩后的垃圾仍不得不堆放在该处填埋场。目前,垃圾堆放场接近“满仓”,给靖海镇的环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环保意识淡薄使得村民难以接受过远的垃圾收集点,镇财政难以处理旧有垃圾堆放场造成环境问题,离县内垃圾填埋场距离过远又使得“一镇一站”到“一县一场”的垃圾处理过程“断线”。惠来县建设局副局长林春城告诉记者,在仙庵镇、靖海镇发生的现象十分具有代表性,能够反应惠来县目前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惠来县南北纵深短,东西纵深长。我们计划由各镇负责转运垃圾,县负责垃圾处理。但经过实地测量,一辆压缩车从靖海镇运垃圾到含尾坑填埋场,运费需要200元左右,这笔费用镇里难以承担。而在惠来,东、西两端的几个镇都面临这样的难题。”林春城说。
林春城介绍,为打通了惠来县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过程中村、镇、县的“生命线”,解决垃圾收集和转运过程中的各项难题,不仅需要镇、县通力合作,做好平时宣传和督查工作,更需要在镇财政水平能够负担的基础上,为将来东西两端各镇的垃圾处理寻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目前,惠来县正积极寻求协调方案,在短期内计划要求东西两端的各镇尽量将垃圾运往含尾坑填埋场处理,并拟定东西两端各镇以再建设小型垃圾处理场或垃圾焚烧厂的方式解决该问题。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天瑞南召公司成功开展受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热门推荐